對于比特幣、以及更廣泛的加密貨幣行業而言,2024年注定不平凡。
1月6日,一個“bc1q9z”開頭的神秘地址將26.91枚BTC發送至被標記為Satoshi Nakamoto(中本聰)的地址。Coinbase主管Conor在社交平臺表示,要么是中本聰醒來了,從幣安購買了27個比特幣并存入錢包,要么就是有人剛剛銷毀了價值100萬美元的比特幣。?
1月11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公布了對審批比特幣現貨ETF上市申請的投票結果,投票以3比2通過,主席Gary Gensler、委員Hester Pierce和委員Mark Uyeda投支持票,正式批準同意現貨比特幣ETF上市。
1月13日,Gary Gensler在接受CNBC采訪時罕見提到“中本聰”,表示區塊鏈賬本系統領域存在創新,但現貨比特幣ETF的推出具有一定的諷刺意味,因為它違背了中本聰的去中心化使命,他解釋說:“毫無疑問,這個領域存在創新,而我在麻省理工學院圍繞分類賬系統教授的這些創新,只是稱為區塊鏈技術的記賬系統,這其中有一個諷刺之處,中本聰說這將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系統和金融,而這(ETF)導致了中心化”。
這一系列操作加上即將到來的比特幣區塊獎勵減半,讓加密社區不禁質疑2100萬枚BTC挖完后,是不是真的會“倒逼”中本聰現身呢?Koala考拉財經將在本文中做深度分析。
2100萬枚BTC挖完倒逼中本聰現身并引發新一輪“印鈔潮”?
被譽為“比特幣之父”的中本聰在2008年發布《比特幣白皮書》,其中約定比特幣總量將只有2100萬枚,比特幣在2009年橫空出世,但自那以后,中本聰的蹤跡成為世紀之謎,當今沒有任何人能準確證明中本聰是誰。
事實上,最早提出2100萬枚比特幣觸及最大供應量后中本聰將現身的人也非常知名,就是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Jamie Dimon,他認為一旦發行最大供應量,比特幣就可能被淘汰并指出:“我認為很有可能,當我們達到2100萬枚比特幣時,中本聰就會出現,歇斯底里地大笑,然后安靜下來,然后所有比特幣都將被刪除。”
另一方面,由于采礦難度不斷增加,最后一個比特幣要到2140年左右才會被完全開采,這意味著即便“中本聰”在世,到2140年也很難現身證實,畢竟沒人能活到130多歲。據BTC.com數據顯示,比特幣挖礦難度已于區塊高度824,544處迎來了最新一次挖礦難度調整,當前挖礦難度上調至73.2 T,漲幅約1.65%續創歷史新高,而難度曲線和難度對數等指標也一直在攀升中,這意味著最后一枚比特幣開采時間甚至會在2140年之后,甚至更遠。?
還有一個質疑是,如果不能保證一旦流通供應量達到2100萬比特幣,比特幣的發行就會結束嗎?沒有人知道比特幣是否會停在2100萬枚,Jamie Dimon也坦言“從來沒有遇到過一個人告訴我他們知道事實”,因此他提出了這個與眾不同的理論,即:一旦比特幣觸及發行最大供應量(即2300萬枚),就會繼續增發,就像美元“印鈔潮”一樣。
當然,市場也有其他角度看待比特幣,并且認為2024年將是比特幣最關鍵的一年,讓我們繼續分析——
2024將是“比特幣之年”?
隨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批準現貨比特幣ETF,以及比特幣下一次減半活動定于今年4月舉行,2024已經成為數字資產(尤其是比特幣)變革的一年。
從歷史上看,“減半”會導致比特幣價格在隨后的幾個月和幾年內大幅上漲(如下圖所示)。雖然這一事件的實際發生時間是可以預測的,但市場需要時間才能找到新的價格均衡點。
不僅如此,現階段比特幣RSI低于50,MACD低于其信號線呈負值,當前價格低于20和50周期移動平均線,分別為42701和42932美元。分析認為如果比特幣上行突破43100美元“樞軸點位”,則會有較大幅度的彈性空間。
比特幣上一次減半發生在2020年5月11日,當時區塊獎勵從12.5 BTC降至6.25 BTC。 自該事件以來,比特幣以52%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其中最快的增長發生在事件發生后的前9 -12個月,這些因素的結合為比特幣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投資理由,并提供了一個潛在的切入點。 使用庫存流量模型可以發現2024年4月每個比特幣的隱含價值約為62,000美元,相對于當前價格大約上漲34%,(Koala考拉財經注:庫存流量模型可以量化供應有限的資產的價值)。
無論如何,對于比特幣、以及整個加密貨幣市場而言,今年值得重點關注,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