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劉教鏈

隔夜美聯儲1月議息會議結束,維持利率水平不變。確定性落地之后,雖然符合預期,而非意外利好,但加密市場仍然感受到了確定性的信心,BTC一度拉升至105k一線。
誕生16年的BTC迎難而上、不斷新高的發展史,也是一路被質疑、誹謗、蔑視的歷史。誕生不到3年的deepseek,隨著年初見龍在田、浮出水面,震驚世界的同時也迅速遭受到了大量惡意貶低和打壓。正如把BTC是美國或者CIA的陰謀作為質疑BTC的論據一樣逗比,質疑deepseek最搞笑的論調就是聲稱開源的、COT思維鏈可見的deepseek是竊取了不開源、COT思維鏈不可見的chatgpt。
強力的打擊根本消滅不了BTC和deepseek,無腦的質疑當然更加不可能。開源的真正力量在于,就算你把最初的發明者中本聰消滅,也不可能消滅BTC;就算美國把deepseek扼殺,deepseek開源出來的代碼、模型和知識也已經不可逆地饋贈給了這個世界,被中國人也被美國人、歐洲人以及其他地方的研究者掌握,再強大的權力、再卑劣的污蔑也不可能將其從人類文明中擦除。
中本聰早已消失。但是中本聰消失之后,每一個BTC的持有者、參與者、支持者、貢獻者都是中本聰。deepseek或許如某些人言論中所期待的那樣失敗和消失,但是那個給予openai和chatgpt一萬點傷害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更先進的大模型知識已經被這個世界掌握,星星之火已經燎原,無數的deepseek將從全世界競相涌現,openai妄圖借助于閉源建立AI壟斷的黃粱美夢已經驚醒,美股市場的AI投資者們再也不可能繼續裝睡了。
正如密碼朋克埃里克·休斯在《密碼朋克宣言》(1993)中所寫的慷慨陳述:「我們開源我們的代碼,讓我們的密碼朋克戰友們可以實踐和使用它。我們的代碼在全球范圍內免費供所有人使用。如果你不接受我們編寫的軟件,我們毫不在乎。我們知道,軟件是無法被銷毀的,分散各處的系統永不停機。」——《比特幣史話》,第二十章第100話
開源,不啻于無解的陽謀,是科技史上最鋒利的“文明之矛”。以前,西方企業掌握了這個武器,對世界進行降維打擊。現在,我們的科技工作者們,也逐漸開始掌握和拿起這柄鋒利的矛,搶占文明高地,無情刺穿封閉、保守、大搞意識形態對抗的落后思想的愚昧之盾。
在21世紀的技術叢林中,開源運動如同一把雙刃劍:它既能讓科技巨頭們心甘情愿打開保險柜,又能讓初創公司獲得對抗壟斷的武器。從Linux到Android,從比特幣到LLaMA,這場持續半個世紀的“開放革命”,本質上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陽謀——它以自由共享為表,以技術權力為里,用透明的代碼編織出最復雜的權力網絡,最終成為塑造現代數字文明的底層邏輯。??
2004年,當IBM宣布投入10億美元支持Linux開發時,華爾街分析師將其視為“慈善行為”。但歷史證明,這恰是開源陽謀的經典范本:IBM通過扶持開源系統,成功瓦解了微軟Windows在服務器端的壟斷地位,為自己每年帶來超200億美元的服務收入。這種"開放生態—商業變現"的嵌套結構,揭示了開源運動的根本特征——用可見的代碼開放,換取不可見的生態控制權。??
而2008年比特幣白皮書的開源發布,則將這種悖論推向新高度。中本聰以完全開放的代碼構建去中心化貨幣體系,看似放棄了所有控制權,實則通過開源協議完成了金融權力的重新分配。當全球開發者自愿成為比特幣網絡的節點時,他們同時也在鞏固這個開源系統的不可篡改性——開放代碼成為最堅固的信任枷鎖。??
科技史上有一些標志性事件,完美詮釋了開源陽謀的多維價值:?
谷歌以開源策略推廣Android系統時,諾基亞高管曾嘲諷這是“乞丐的玩具”。但正是這種開放策略,使得Android在三年內吞噬了68%的智能手機市場。谷歌的陽謀在于:通過放棄系統直接收費,它獲得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數據征稅權——Google Play商店每年產生超400億美元收入,這是任何封閉系統都難以企及的生態控制力。??
中本聰用開源代碼創造了一種無需中介的價值傳遞協議。當傳統金融機構嘲笑比特幣“毫無價值支撐”時,開源社區已為其構建了完整的護城河:全球超過2萬個節點共同維護賬本,開發者自發優化加密算法,礦工競相提升算力。這種開放協作產生的網絡效應,使得比特幣市值在2021年突破1萬億美元,成為人類歷史上首個通過純開源協議實現的金融體系。??
馬斯克宣布開放所有電動車專利時,傳統車企將其視為公關噱頭。但這場開源陽謀徹底改變了行業規則:當眾多新能源汽車上下游相關企業參考特斯拉技術建立供應鏈時,實際上在幫助特斯拉降低電池成本。2023年特斯拉的電池成本較2014年下降89%,印證了開源戰略的恐怖效率——讓競爭對手成為你的成本優化工具。??
當OpenAI用閉源的GPT-4建立技術壁壘時,Meta卻開源了LLaMA模型。這場對決暴露了開源的戰略縱深:雖然LLaMA初始性能落后,但全球開發者迅速為其添加多模態支持、量化壓縮等創新。截至2024年6月,開源社區已推出超過200個LLaMA衍生模型,形成對閉源模型的包圍之勢。這印證了Linus定律的現代版本:足夠多的開發者,能解構任何技術護城河。??
開源的不可逆性,源于其暗合了技術演化的根本規律:??
在芯片制程逼近物理極限的今天,開源正在創造新的加速范式。比特幣網絡通過開源代碼實現的算力聚合,使得其哈希率每18個月增長2000倍;PyTorch開源框架使AI訓練效率每年提升230%,遠超過硬件算力增長。當技術迭代從物理世界轉移到代碼空間,開源的協作網絡便成為終極加速器。??
Apache許可證的“傳染性”條款,本質上是一種法律創新:它允許企業將開源代碼私有化,但要求衍生作品保持開放。這種設計巧妙實現了知識權力的流動——正如比特幣分叉出的以太坊、萊特幣等數千種加密貨幣,既繼承了開源基因,又創造了新的價值維度。開放協議成了數字時代的“權力復印機”。??
GitHub上每日產生的4800萬行代碼,構成了數字時代的基因庫。比特幣核心代碼歷經15年、超過5萬次提交,演化出閃電網絡、Taproot升級等創新;開源社區如同生物進化中的寒武紀大爆發,通過海量試錯篩選出最優解決方案。無數成功案例證明:在開源競技場存活的技術,必然具有最強的環境適應性。??
當開源運動進入深水區,其內在張力愈發凸顯:
- 合規性陷阱:比特幣面臨的監管圍剿揭示開源項目的阿喀琉斯之踵——當代碼自由觸碰現實法律時,可能引發系統性沖突??
- 商業閉環挑戰:紅帽模式(開源產品+付費服務)正在被AWS等云廠商的"開源劫持"策略瓦解,如同比特幣礦池中心化對去中心化理想的侵蝕??
- 地緣技術競爭:RISC-V開源架構成為中美芯片戰的新戰場,比特幣挖礦芯片的算力競賽則演變為能源政治博弈??
但這些挑戰恰恰彰顯了開源陽謀的生命力——它總是能在對抗中進化。正如比特幣開發者通過Taproot升級增強隱私性,Linux基金會建立“開源安全聯盟”抵御供應鏈攻擊。這揭示了一個終極真理:在數字文明時代,最堅固的堡壘,永遠是由開放協議砌成的。??
在這場沒有終點的開放革命中,企業、開發者、用戶都被編織進同一張價值網絡。當比特幣用開源代碼重構金融權力,當LLaMA用開放模型顛覆AI壟斷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技術迭代,更是一場文明級別的權力遷徙。或許正如中本聰在創世區塊中刻下的那句話:"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這既是密碼朋克運動的關鍵里程碑,也是其最深刻的隱喻——用開放代碼書寫的未來,終將解構所有封閉的權力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