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get交易所在這幾年里發展得非常迅猛,是一家有顯著特色的交易所。
尤其是最近,Bitget有好幾個大動作,這些動作背后的邏輯值得我們深挖,我們可以具體看下這些表面動作背后的決策脈絡,并從中找到普通用戶能抓住的機會。

首先,Bitget的錢包幣BWB(Bitget Wallet Token)被合并到平臺幣BGB(Bitget Token)。
這一操作不但直接集中了流動性,提高BGB的市場價值和流動性,而且間接賦能了BGB,合并后的BGB將能夠在更廣泛的應用場景中使用,包括鏈上和鏈下的場景。
在用戶側,通過合并兩種代幣,Bitget統一了品牌和生態,減少用戶在不同代幣之間轉換的復雜性,使得整個平臺的代幣使用更加一致。
這并不是一種戰略收縮,其實更像是集中資源,尋求優勢戰場的突破。
借助流動性被集中的契機,Bitget又開始迅猛拉升平臺幣BGB的價格。
BGB的價格一再向上突破,市值已經超過了100億美元。
甚至很多人說現在的BGB跟2019年的BNB很像。
這正是平臺幣拉升給交易所帶來的正面效果和市場熱度。
共識不是在下跌中形成的,而是在上漲中凝聚的。
BGB作為平臺的原生代幣,價格上升可以被視為對平臺信心的投票,這會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用戶、項目和資金進入Bitget平臺。
另一方面,Bitget交易所的市場地位和品牌影響力也會隨之上升。這可以幫助其在交易所的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吸引更多的關注和投資。
總之,Bitget在這輪周期中想要上位,趁著老大哥們遇到了各自的瓶頸,借機挑戰一波。
迅猛的價格拉升并不能持久,需要尋找更強的價值支撐或敘事帶來的預期支撐。
最強的敘事預期是什么?
自然是公鏈。
在Crypto行業,各個細分賽道中,公鏈的天花板是最高的,從空投領域中就能看到,大毛常常出自新公鏈。估值高,空投也自然慷慨。
這就是為什么Bitget在重點扶持以太坊新Layer2項目Morph。
如果BGB要對標的是BNB,那么Morph對標的一定是BSC了。
如果我們普通用戶沒有抓住BGB這一波財富效應,那就去布局下一個明牌的財富密碼--Morph。
Morph的主網上線沒多久,尚未發幣,還在積分活動階段,值得空投黨們可以參與一波。
Bitget在這一輪的打法很清晰了:先是集中流動性,集中自己的優勢資源;再拉升平臺幣,通過財富效應吸引市場關注,并且在同步發展新敘事,也就是新公鏈Morph,最終激活整個生態。
交易所+錢包+公鏈,三位一體,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