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教鏈
昨夜小樓又東風,心有靈犀一點通。
12日下午,教鏈在備份號“劉教鏈Pro”發表新作《公鏈實用代幣的微觀經濟學》,其中創造性地提出了,“去中心化”的經濟學意義,就在于拉平供應曲線。即:去中心化程度越高的公鏈,其供應曲線越接近于水平,即無彈性供應曲線(S0)。如下圖所示:
在當日晚間教鏈又在3.12《內參:以太坊坎昆升級是否會打開上升空間?》中,運用這一代幣微觀經濟學理論,剖析了以太坊的擴容對ETH幣價的潛在影響。
“去中心化”,是一種“安全”技術(technology for security)。這里的安全,不僅僅包括技術安全,比如免遭破解,而且,更重要的,包括了經濟安全,比如,不會腐敗,永存不朽,不會滅亡,不會變質,不會被中心化超發貶值,不會被沒收,等等。
在比特幣之前,黃金和美元的最大價值,是全球性的安全資產。(參閱教鏈2022.3.4文章《美元霸權的黃昏》)
當然,它們各有缺點,或者說,重大安全漏洞。黃金在免遭搶劫和沒收方面差強人意(1933年羅斯福沒收黃金歷歷在目,參閱教鏈2023.9.28文章《黃金,黃金》)。美元則明牌具有中心化無限超發機制(美債龐氏螺旋,參閱教鏈2023.10.12文章《美元的“四大謊言”》)。
比特幣剛剛好克服了它們的所有缺點。
比特幣是一種超安全資產(ultra-secure asset)。
作為一種超安全資產,比特幣的供應曲線比其他所有已知商品和貨幣商品都要更接近于無彈性水平(S0)!
這里談論的,并非BTC的二級交易市場,或者說,投機市場,而是BTC的一級市場,特別的,是需求端,也就是應用端。
BTC有兩個一級市場,一個在生產端,另一個在需求端,它們之間,通過二級市場相連通。示意如下:
M0 -> M2 -> M1
投機市場M2的作用,是潤滑了生產端的M0和需求端的M1之間的交易摩擦,提高了流通效率。
M2是嚴格遵循彈性供需平衡的自由市場,具有價格發現的功能。
中本聰在M0處做了一個絕妙的設計:第一,無論礦工怎么擴產提高算力,都不能增加M0產出BTC的速率;第二,這個產出速率大約每4年下降一半。
這為M2帶來了邊際的供應沖擊,強迫M2的供需平衡發生改變。
因為M0、M2不是本文討論的對象,就此打住,不再繼續展開。
讓我們重點關注一下M1。
BTC作為超安全資產,在邊際上,其在M1中的供應曲線是水平的。
也就是說,無論M0透過M2向M1輸送多少數量的BTC,都不會改變M1中BTC的邊際價值。
在M1中,BTC的邊際價值將完全由需求接受度上限決定。
這要感謝囤積效應:因為囤積BTC的成本幾乎為0,而BTC的超安全性,讓人們可以有信心永遠囤積下去,也就不會出現被迫出售,打壓價格,出現價格低于邊際價值的情況。
簡單定量:人們在需求端所能接受的BTC邊際估值是多少呢?
已知:BTC的主要使用價值便是作為超國界、無需許可、低摩擦的價值傳輸工具。
主觀估計,平均而言,人們為一次國際匯款所愿意支付的代價約為10美元。
客觀對標,查詢可知,某銀行國際電匯業務收費標準為,匯款金額的1‰,最低50元/筆,最高1000元/筆,另加收電訊費。顯然,10美元的主觀估計,已經遠低于目前銀行業的收費標準。
繼而,通過BTC區塊鏈公開數據可知,近期平均交易手續費為0.00011 BTC (36 sats/vB),中位數費率為0.000047 BTC (14.8 sats/vB)。
使用上述數據,便可以計算出BTC的邊際估值:$10 / 0.00011 BTC = $90909/BTC,$10 / 0.000047 BTC = $212766/BTC。
即,BTC的邊際估值范圍為9萬刀-21萬刀。
當前二級市場給予的BTC定價是7萬刀多,這表示,二級市場正在補貼需求端的用戶,給他們提供了打折的使用費。這為實際使用BTC的用戶創造了經濟學上所謂的“消費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
同時,我們也很容易發現,為什么銘文一類造成網絡擁堵的活動,雖然提高了礦工的收入,但卻提高了手續費率,從而降低了BTC的邊際價值,并最終損害了整個系統的經濟價值。(參閱教鏈2023.12.26文章《銘文殺死比特幣》)